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活動回顧:大時代的紋理-馬廷英故居參訪


2012臺北文化護照:大時代的紋理-馬廷英故居參訪
時間:2012/7/21 ()09:00-11:00
地點:馬廷英故居
主講人:亮軒(知名作家)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活動紀錄:
今天,由亮軒老師為我們導覽,帶領我們走過這棟歷史悠久的建築,講述有關於青田七六的點點滴滴。   
   
青田七六最早的主人是足立仁教授。足立先生在這裡起造這間房子,可以想像他是要在臺灣一代代繁衍下去,沒想到後來卻得離開,將房子賣給了老師的父親,馬廷英教授。足立教授起造這間房子,有幾個特色值得注意。我們站在玄關外面,可以看出它的頂,不是日式的,包含台階的基本風格都是歐式的。裡面的設備、燈、石膏漆的線板、窗子都是歐洲式的,院子原來則是接近自由的中國庭園。相較於觀賞用的日本庭園,中國庭園已遊玩為主,比較沒有限制。

由於足立自身是農學專家,對於建材很講究,整棟建築木質的部分都是使用紅檜。房子的裝潢是和式跟歐式混合,但基本結構是日本典型的高床式建築。用木頭支撐將整棟建築抬起,在日本稱做高床式的建築,意思是高台。建築物四面通風,保持乾燥,還可以防蚊蟲。修理建築,抽換木頭也很容易。這種建築在北海道可以看到,往南如四國、九州更多,天氣越溼熱,高床式建築越多。房頂的瓦不是日本的燒窯瓦,而是水泥瓦,可能是為了防颱用的,讓屋頂重量沉重。整棟房子坐北朝南,所有房間跟前後院都是互通的,保持通風涼爽。房子的後面有條長廊,比一般日式的走廊寬一倍,更有意思的是他設計連結到幾乎所有的房間,是亮軒老師以前跟家人們流動的場所。

現在的青田七六跟老師所提的過往記憶,已大不相同。老師看著他的父親在退休後,日子過得日趨艱難,經濟上的窘困,使他不得不跟亮軒老師要錢。最後身體也逐漸衰弱,在老師的扶持下就醫,卻就此於醫院病逝,沒能再回到家中。小野女士去世後,她中日混血的子女也沒辦法管理下去,青田七六這棟房子逐漸荒廢。

青田七六如今成為了一個古蹟,一間日式簡餐餐廳。過去的蓮花池已經不在了。以往靠著前後院的紗窗即可通風,現在得將門窗關好使用冷氣。過去被亮軒老師跟家人們稱作「花房」的場所,如今人們稱作「陽光屋」。記憶中的已不復見,對亮軒老師而言,青田七六是個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地方。

活動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