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活動回顧:士林老街區思古懷舊之旅


2012臺北文化護照:士林老街區思古懷舊之旅
時間:2012/7/15 ()16:30-18:30
地點:將於確定報名後另行通知。
主講人:官舜弘(文史工作者)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活動紀錄:
夏日的傍晚,徐徐涼風,禮拜日的士林湧入了來自各地慕名而來的人們,今天由士林當地的文史工作者-官舜弘老師帶領我們認識士林的私房景點。

 
大家一聽到士林總會立即想到士林夜市,夜市裡的美食琳瑯滿目,官舜弘老師一開頭便如數家珍的說出了好幾家只有在地人知道的好滋味,潤餅捲、螃蟹羹、麻辣涼麵等等,聽了就讓人口水直流。士林最早蓬勃發展的地方之一,是從大南路上的慈諴宮為中心向外發展的,而士林夜市的發展起源也是從慈諴宮開始的,因此慈諴宮附近依舊保留著幾家百年老店,有著手工製作的棉被老店、著名的士林小刀、中藥店等等,有機會到了士林,除了一飽口福之外,更有許多特色店家值得我們去探訪。

官舜弘老師趁著天色還沒黑之前,帶著大家前往慈諴宮,要帶大家認識與士林街區密不可分的慈諴宮。「慈諴宮」和「神農宮」、「芝山巖惠濟宮」三座廟宇合稱士林三大古廟,慈諴宮最早的時候並不在現在大南路上,原本是在現今美國學校(中山北路士林橋)附近,是清朝嘉慶年間所建造的。慈諴宮的遷移,其實和當時泉漳械鬥有很大的關係。清中葉以後,移民的人口漸漸多了,泉州人與漳州人因為爭地利與水源,大小衝突不斷,發生了幾次較大規模的械鬥事件。清咸豐年間,來自艋舺的泉州人結合居住社子島的泉州人攻擊士林的漳州人,經過連番打鬥雖然雙方各有傷亡,但終使得士林舊街(今美國學校附近)一帶毀於這場衝突之中。

而舊街慘遭焚之後,幾乎全毀,住在舊街的漳州人們商議要如何重建家園,原本打算準備在舊地重建,但最後在當地士紳潘永清主張下,得到大多數居民的贊同,另選在「下樹林」(現在的捷運劍潭站到大南路一帶)建設新街,即今日所稱的士林新街;同時也將舊街的天后宮遷移到整個新街區的中央,即現今「慈諴宮」的所在地。從西元1860年起開始動工興建到西元1880年慈諴宮落成,歷經二十年總算遷建完成。慈諴宮當時在遷建時,採對場作的方式建造的,而所謂的對場作指的是由兩派不一樣的師傅建造,在建造時廟的中間圍了一片簾子,兩派師傅各負責一邊的建造,彼此互相較勁、各展本領,我們一般所看到的廟宇建築通常講究左右對稱,但慈諴宮與其它廟宇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廟內左右兩邊的雕飾、建築設計都不太一樣,下次來到士林時,不妨走進慈諴宮內找找看左右兩邊有哪些地方不一樣,讓士林之旅更添幾分趣味。

雖然士林老街的面貌,經過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改變,但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依舊留存著許多耐人尋味的迷人之處,不管是遠近馳名的士林美食,還是守護著士林人的慈諴宮,或是依舊佇立在士林的百年店家,這些都是屬於士林的獨特魅力,值得你我來細細品味。

活動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