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

活動回顧:翻山回家-老台北的走路


2012臺北文化護照:翻山回家-老台北的走路
時間:2012/7/29 ()09:30-11:30
地點:將於確定報名後通知集合地點
主講人:劉克襄(自然、旅行作家)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活動記錄:
今天的題目訂做「翻山回家」,劉克襄老師告訴我們,他覺得台北應該走向成為一個節能減碳的都會。他覺得我們上下班,或是平常外出,可以用走路的方式代替開車,即使一年中只有幾天,也能對節能減碳有不少貢獻。而台北其實是個很適合走路的城市,不管是街道、山路。因此藉由今天的課程,來讓大家體會。


我們走的這條山路,古時候人們挑米去販賣時,往返的山路,又稱做「糶米古道」。現在的信義商圈,以前不適合建築,多是拿來種田。而在山後的木柵田不多,旁邊的景美溪兩岸能種田的空間也很少,山上雖然也有農家,但大都是種植文山包種茶,自給自足。因而木柵跟景美溪地區就和信義商圈一帶產生了互動,信義一帶的人可以將米賣到木柵,而走的路,就是糶米古道。「糶」跟「跳」同音,「糶」字中有「出」跟「米」兩字,意思是將米賣出去。我們今天走的是糶米古道中最短的一條路,但是中間卻有幾個景點值得我們注意,也許是所有路徑中最有歷史意義的。

我們先經過一棟房子,它在3040年前,曾是台糖的員工宿舍,比現在大很多,長200公尺。因為當時這一帶都是台糖的地,用來種植甘蔗。這裡本來有一條溪,是景美溪的支流,但因為容易淹水,所以現在已經被埋掉。

糶米公廟是糶米古道上唯一的遺跡。糶米公廟,闢建於清道光年間,早期是農民設置的簡易石砌小廟,後來經由信徒捐款翻修成糶米公廟。

走在山路上,可以看到種植了很多綠竹筍。老師告訴我們綠竹筍種植的面積其實不能過大,不然就要間隔一段距離,因為綠竹筍對土壤的抓力不足,雨天或是颱風來的時候,土石很容易被沖刷,對於山區的居民也有危險性。另外薑也是個對土壤傷害性很大的植物。種薑必須要讓土壤乾鬆,且排他性強,周邊不能種植其他作物,對土壤本身也有傷害。

老師提到若是台北市可以將山區的墳移到靈骨塔,對於景色會改善很多。糶米古道沒有成為熱門古道,即是因為公墓太多。台北市許多山區都被公墓充斥,若是都加以改善,居民才可以有好的山路走,對於往生著而言,如果能有更好的安置,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老師希望未來附近的山區都可以有山路相連,或是行走。

目前的糶米古道途中所見到的介紹,都是附近居民所設置的,而非公家機關。老師期望未來,這裡能變成臺北市重要的自然文化區步道,但是路線能保持固有砂岩的路,而不是現在的水泥路,才能將這些山路的美學跟意義呈現出來。

活動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